老外涌入中国大街:ChinaTravel火爆外网,免签政策提升10倍入境

  发布时间:2024-06-29 17:54:58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郑州品茶论坛-郑州品茶体验-郑州品茶推荐。

蓝鲸新闻6月22日讯(记者 汤诗韵)如果近期你刷到标题类似《在中国晚上千万不要出门》的老外视频,点进去多半是涌入一个外国游客刚刚解锁了中国夜市体验。晚上出门的中国话,体重会增加钱包会变空,大街怎么不算一种危险呢?

这类真实分享来华旅游体验的爆外视频,在外网上获得了巨量围观和讨论,网免China travel 渐成流量密码。签政面对负面评论,策提游客们常常以真实的升倍体验舌战群儒。

受一系列入境政策推动,入境外国游客来华正在变得频繁。老外据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涌入今年一季度,中国外国人来华数量较2023年同期增长3倍多。大街在过去不久的爆外端午假期,携程报告显示平台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15%,入境游持续升温。


当外国游客真正来到中国:安静干净、满街新能源

近段时间,外国面孔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内多个城市的大街小巷。他们在南京路步行街啃肉串,在王府井跟中国大爷踢毽子,在重庆的8D景观中感受赛博朋克和未来之城。一系列新奇的体验被记录下来,上传到TikTok、YouTube等视频网站,赞叹的声音此起彼伏。


多数外国友人的刻板印象里,中国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因此当他们落地中国,高耸入云的大楼、宾馆送餐的机器人、不太会说英语但热情友善的普通市民——这一切都显得充满反差、令人震惊。

几乎所有博主都提到了他们来到中国的第一印象,就是街道非常安静。这可能与我国新能源车的高渗透率有关,“汽车都是电动的,不用担心噪音”。


不少博主注意到马路上有各种品牌的新能源车,其中如比亚迪等品牌是他们相对比较熟悉的。

实际上自2015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已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新能源汽车的助力之下,中国汽车出口在去年首超日本问鼎全球第一。比亚迪、奇瑞、吉利等正是中国汽车品牌出海进程中的重要力量。

外国友人对眼前一切“陌生又熟悉”的感概由此而来。


外国博主制作的视频中罗列了他看到的汽车品牌

除此之外,手机支付和公共交通的便利也是众多博主频频提及的话题,有人感慨支付宝是无所不能、领先本国二十年的应用;有人精辟领会到,在中国只需要带一个手机就能出门,即便手机丢了也能很快找回来。


当然偶尔也会有不做任何攻略就勇闯异国的外国游客,所以他们会遇到一些不便,比如绕远路、浪费时间精力、把不太好吃的餐厅认做当地平均水准。因此国际化程度较高、语言沟通相对便利的一线城市如北上广等,成为了外国人游中国的“新手村”。而大理、成都、张家界、贵州、新疆、重庆等地则成了二刷、三刷中国的进阶选项。伴随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外国友人N刷中国的心愿正在逐步实现。

外国人为什么扎堆来华?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

2023年10月以来,我国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54国公民实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受此影响中国多地入境游游客激增。在China travel系列视频中,部分博主甚至学会了“卡bug”,即达到免签时效后出境再入境,又是一个144小时。

日前,中国先后宣布将新西兰、澳大利亚纳入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以新澳两国为例,游客逗留时间从144小时延长至15天。入境政策放宽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消息公布半小时后,携程国际版数据显示,新澳两国游客搜索中国相关关键词热度环比前一天增长65%和80%。

至此,我国免签“朋友圈”已多次扩容。据上观新闻报道,今年免签入境外国人数量大幅增加至44.6万人次,约是去年同期的10倍。伴随国际航班量恢复至疫情前七成以上,外国游客来华便利性得到极大提升。

各类服务尤其是支付工具的改良升级,则进一步提升了外国游客赴华旅游的意愿。

早在去年7月,支付宝、微信支付已支持绑定主流境外卡和境外手机号。据新华社报道,北京将在本月底前进一步扩大境外银行卡受理覆盖面,上海将在年内增加8万台外卡POS机,“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支付服务体系正在完善。此外,多地设立了外宾支付服务咨询台、发布多语种指南视频,包括教外国人如何移动支付、办手机卡、坐地铁等。


网络上已出现许多针对外国人来华的旅游攻略

许多博主将自己“丝滑”的旅游体验分享至外网,不过也有人客观提出了部分不便。比如景区预约不够方便、相关信息不太透露、跨境网络访问存在障碍、缺少欧美及东南亚国家常见的自助洗衣店等。目前部分不足已经改善,比如熊猫基地在今年特地开通针对护照的线上购票选项,节省外籍游客排队时间。

2023年入境游客达8203万人次,总花费约530亿美元。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曾表示,2024年入境游会呈现高开高走、加速回暖的态势——这将是一个超乎530亿美元的市场。各城市和景区如何承接这波流量,将是一个长期的话题。

“中国不是我期待那样”,外国人对中国更好奇了

海外视频网站上,只要带上China travel的标签,随随便便就是几万甚至几百万的播放量。反过来,这些颠覆想象的视频进一步激发了外国游客来华的意愿。

博主们会使用惊叹的语气、夸张的形容来分享体验,比如“中国不是我期待那样”、“我被中国震惊到了”、“中国生活在未来”等。部分标题完美拿捏了西方语境下中国议题的传播逻辑,他们通常表现为《中国真的那么安全吗》《为什么你不应该去中国旅行》等。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副院长张志安对蓝鲸新闻表示,这类视频引发外网关注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反差。受地缘政治、竞争关系和西方媒体报道等影响,很多外国人对中国有很强的刻板印象及负面认知。而外国游客看到的、拍摄的中国,却是完全不一样的面貌。

另外一方面,外国博主们拍摄的Vlog没有滤镜、摆拍和恶剪,是完全素人视角的表达。相比传统媒体的主流叙事、开幕晚会之类的仪式感传播,普通人分享的内容会更有真实感和亲近感,因此更容易打动海外受众。

有意思的是,国人也爱看China travel类视频,那些被搬运回国内的视频数据都十分可观。弹幕里常常出现更好吃的店名、更好玩的去处,也有人因为外国游客的介绍更了解自己的城市。

张志安教授认为,外国游客对国人习以为常的场景感到意外——这种吃惊会让人获得自豪感和满足感。与此同时,他者视角观察我们生活的城市和国家,会生出新的换位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博主针对外国网友的质疑出了专门的解答视频,高频提及的问题包括:中国真的安全么、他们给你钱了吗、真的很多摄像头么、如何办理签证等。为此很多网友盛赞免签政策的高明:当人们真的来过中国,“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来华旅游热潮和相关视频真的可以改变中国的国际形象吗?

张志安教授指出,我国在国际传播方面一直致力于两方面的改善:一是公众作为多元主体的介入,呈现普通人眼里的中国;二是他者视角看中国。China travel视频的走红正是以普通人的、生活化的镜头拍摄中国,一定会丰富中国在全球的可见性。

但另外一方面,生活、文化方面的分享对于外国人理解中国政治、政党、治理现代化和制度体系的作用相对较小,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西方受众在硬核议题上对我国的刻板印象。“但并不是说它完全没有作用”,张志安举例道,“比如一个国家半夜都比较安全,其社会稳定性一定是和国家治理能力相关的,这是一个以小见大的问题。”

  • Tag:

相关文章

  • 背刺俞莉的南医大普外科余主任,是谁的嘴替?遭山东陈辑主任回怼

    南医大,这个曾经在人们心中象征着白衣天使和治病救人的神圣之地,如今却因为一起名为“俞莉事件”的闹剧,成了众矢之的。这事件简直是把南医大这块金字招牌往地上狠狠地踩了几脚,弄得现在都是泥巴。事情的起因很简
    2024-06-29
  • 全球合作/取回“最古老”月壤 贡献全人类

      嫦娥五号采集回“最年轻”的月球样品后,中国将通过嫦娥六号任务采集回“最古老”的月球样品。中国探月工程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葛平2日在接受大公报采访时表示,此前美国和前苏联采集的月球样品地质年龄约为3
    2024-06-29
  • 广东暴雨天气刹不住车了!后天3号大暴雨登场,5月1~6日天气预报

    “五一”假期第一天,大家都去哪里玩耍了?预计5月1~2日南方降雨将继续向南收缩多地逐渐转为小雨或多云天气但在华南地区仍有分散性阵雨广东沿海一带会有大雨中央气象台5月1日06时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预计
    2024-06-29
  • 基金一季减持了这些重仓股,投资者要小心了!

    一、首当其冲的是光伏组件龙头股隆基绿能和硅料龙头股通威股份。隆基绿能、通威股份一季度分别亏损23.5亿元、7.87亿元,它们被基金经理无情抛弃。一季度末,46家公募旗下共计122只产品重仓了隆基绿能,
    2024-06-29
  • 大批博士遭医科大劝退,校方:我们招生的时候看错了,网友炸了

    这事儿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医科大有一大批博士生,眼看着就能穿上那身梦寐以求的博士服了,结果被学校一盆冷水浇了个透心凉——被劝退了!这些博士生都是在严格的选拔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他们怀揣梦想,投身于医
    2024-06-29
  • 五一黄金周 西安青岛掀来港热潮

      图:“2024年‘丝路号’跨省港珠澳旅游专列”日前从西安发车,开启港珠澳之旅。\受访者供图  “香港,我们来了!”自今年3月6日西安、青岛两市开放赴港澳“个人游”以来,两地赴港游客数量亦迎来井喷,
    2024-06-29

最新评论